第三百六十七章墨砚寺里遇十虎(1 / 2)

张三千带着我坐公交车,然后转车,最后来到D市的一座古寺。&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这座古寺并不大,甚至我在D市上学这么多年,都没有听说过,寺庙的牌匾也已经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出究竟叫什么名字。

寺庙大门敞开,门前长满杂草,看样子寺里的和尚应该恨懒,或者说人数很少。

这样的一座寺庙,当然不可能香火旺盛。

“这座就是墨砚寺了。”张三千带着我往里走介绍道:“昔年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在外云游,走过一条小溪的时候,恰好看到有一个制作砚台的工匠在溪水里挑拣砚台原料。”

“他觉得有趣,就留在那里看,和工匠聊了起来,工匠告诉他制作砚台的步骤。”

“首先是挑拣原料,工匠说原料大小无所谓,关键是材质要纯净,大的就做大砚台,小的就做小砚台。”

“挑拣完成之后就要开始制作砚台,第一步是平底,因为只有底平了,削边角的时候才能够足够稳定。”

“然后自然是削边角了,削边角也要注意,必须用直尺或者直线来量,否则没有准度,然后是雕花。”

“一座好的砚台,旁人只看到砚台上的雕花漂亮,磨出来的墨乌黑亮丽,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的砚台,究竟是怎么来的。”

“那个和尚听完工匠的话之后,豁然顿悟,于是就在小溪旁搭了草庐,然后慢慢,就有了这座墨砚寺。”

我听完张三千的话之后,再次看向这座冷清得有些破败的寺庙,心中已经多了一份尊敬。

能够以小见大,从一个制作砚台的过程当中领悟人生真谛,做事的顺序步骤和原因的和尚,确实值得尊敬。

做人也是这样,首先得站得稳,才能做好事,怎么样站得稳,自然是不做亏心事。

最漂亮的那些花纹,都得先经受刀斧的切削,太阳的暴晒,风雨的吹打

乌黑亮丽的好墨,来源于没有杂质的原料,不论大小,只讲材质。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论他这一辈子所能够做成的事情是大还是小,关键是出发点,出发点好,并且用正确的手段去做,那么这件事就是好事,就像是那墨汁一样。

跟着张三千走进墨砚寺,远处的老旧佛堂外面,有一个老僧躺在一张破旧的藤椅上,塞着太阳。

张三千走过他身边的时候停下,对着满脸都是老年斑,闭着双眼安然入睡的老僧深深鞠躬。

这老僧看起来普通无比,身上的僧衣都已经破破烂烂,与其说他是一个僧人,看起来不如说他是一个乞丐。

但是他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普通到出尘的感觉。

我也对着他鞠了一躬。

直起身子的时候,我看到老僧的一条衣袖空空荡荡,我心中微微惊讶,然后又看到老僧的一条裤管也是空空荡荡

在我们国家,甚至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僧人或者传教士这些神职者,基本上是不会遇到暴力的。

但是这个老人,却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只手,实在是很奇怪。

张三千对他鞠躬,张三千一百二十多岁了,这是君先生那个话唠吐露出来的,那么这个老僧,必然是比张三千年纪还要大。

我想起君先生说过的那些过往,二战的时候阿修罗的势力乘机大举入侵我们华夏。

然后中华英雄纷纷集合起来,和阿修罗的势力大战一场,最后战争结束,华夏武林,佛门,道教,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门派,能够传承下来的,只有三成

结合这些来看,这个老僧的手和脚,八成是在那场战争当中失去的,连张三千都会对他鞠躬弯腰,定然值得尊敬。

张三千带着我继续往里面走,一跨进佛堂,一尊普普通通,金身都已经有些斑驳的佛线面前,有十个普普通通的蒲团,蒲团上面,却跪坐着十个绝不普通的人。

“各位,别来无恙。”张三千开口说道。

那十个人缓缓起身,然后转过身来,全都朝着张三千抱拳行礼。

“洪家拳洪大宝!”

“刘家拳刘宏!”

“蔡家拳蔡胭脂!”

“李家拳李佛德!”

“莫家拳莫默!”

“咏春叶阳!”

“黑虎门何雄!”

“薛家拳薛怀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