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学生换装备(第四更(1 / 2)

时空过客4251 刚大荒落 3543 字 2020-11-30

去年红四军出击赣南时,留守槿甘山的鹏石穿手下一共有三个团,其中二十九团来自于湘南暴动的起义农民军,三十团是鹏石穿萍江起义时带出来的部队,三十二团则是槿甘山的土匪武装改编而来。

进而到了今年,元、汪两位客籍干部没有因为内部的斗争而牺牲,而是直接被调到锐京,因此槿甘山这块最初的根据地目前还算稳固,至于剩下的当地武装力量也经过了一定整编,被安排继续留守。

接着中原大战爆发,考虑到湘赣两军已无余力围剿根据地,所以除留守部队外,红三军团主力北上来到鄂东南,至今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这期间鹏石穿背靠洛肖山脉北段,不断出击长江南岸的鄂东、鄂南各地,由此逐步形成了鄂东南各县工农武装的割据局面。

如今,全片咸柠、蒲斤、嘉于、通杉、通诚、崇扬、阳兴七县苏区人口超过百万,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公里,整合而成的地方赤卫队数万人,枪支五千余支,相当于再次开辟了一个槿甘山根据地,算是眼下革命局势的一抹亮色。

只不过考虑到红三军团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再加上此地毗邻长江,敌军交通更为便利,所以接下来的防御作战还是一个麻烦。

另外,也并不是说这支部队就完全没有去过北岸,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红八军(红五军一部与赣东南地方武装整合而成)就曾两次北渡,取得了些许战果。

第一次是在阳兴渡江,歼敌第20军一部,击溃敌4个连,攻克了田家镇及南鞋岭,俘敌80余人,缴枪80余支。

第二次也是在阳兴、达冶一带北渡,并在大金铺与黄麻、广剂游击队会合,对上了第20军一部和地方民团数百人,最后歼其先头一个连,余敌溃逃,接着在童司牌又歼敌一个排。总共歼敌一个连又一个排,俘敌40余人,缴枪40余支。

从战果上就可以看出,这些战斗基本属于袭扰性质,相比于接下来的大规模渡江,至少在规模上是远远不如的,若是真让红一军团顺利渡过去,那么对面的20军怕是还真不够吃的。

不过红三军团提前来到赣东南,开辟了如此场面,也为后续的计划提供了不少便利,至少渡江地点已经确定了,就在阳兴县下游的一处废弃码头。

九月十九日,阳兴城头的守军注意到了不断集结的红军武装,紧张的气氛开始在这座江边小城弥漫,当夜,试探性的进攻打响,第二日清早,一艘名为“威胜号”的浅水炮舰停靠在了阳兴的龙港码头。

“程刚,之前你可说好了,只要有炮艇过来,就必须由你来解决,不然冒着这么大的炮火攻城,我的兵力再多也经不起折腾。”

阳兴县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问讯赶来查看的鹏石穿与程刚,正用望远镜只盯着远处那艘由武装商船改造而来的军舰。

“放心吧,这些我都准备好了,等着瞧吧。”

程刚自然是不会有什么迟疑,他也听鹏石穿讲过好几次了,前阵子这位老总带队攻打阳兴,结果正好遭到了这艘威胜号的“重炮”轰击,使得红军遭到重大伤亡,再加上敌部又有5个团前来增援,于是鹏老总当即决定改为佯攻,转而撤围打援。

虽说之后的鹏石穿顺利击溃了敌人,并成功击溃其中的一个团,继而再次攻下达冶县城,但阳兴城下蒙受的损失还是让他耿耿于怀,这次决定接下佯攻掩护的任务,或许也有这部分原因存在。

说完之后,程刚看了看手表,此时正是早晨7点,先前他也不确定阳兴这边到底会不会有敌舰过来,所以只是留了个后手,反正他这次到红三军团当联络员,本来也带上了一个专属的报务组,可以很方便地与后方部队联系。

今早6点收到敌舰靠近的消息后,程刚便立马发出了电报,眼下又亲眼确认了情况,自然就更加有底了。

长江全段密布着大量的国内外炮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尤其是英国船,这艘前年才江南造船厂改造而来的“威胜”号炮艇,无论是火力还是吨位都实在拿不出手,正好作为红军的训练靶船。

另外程刚还记得,历史上的威胜号在被再次改造成水上飞机母舰后,却又在抗战期间没放成一枪一炮,而是以自沉的方式构成了所谓的江阴锁线,憋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正如那位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常委员长一般。

出于安全考虑,今早红三军团并没有继续发起进攻,毕竟大家也清楚炮艇的威力,虽说这种内河小船放在海军层面来看,火力实在是孱弱得很,但用来欺负没有直射火炮的红三军团还是绰绰有余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