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升级事大(2 / 2)

代号昆仑 慕容鹉 3039 字 2021-06-24

不过万一要是有个万一,自己岂不是白穿越了一场。

对了,夏明翰这位先烈在临刑之前慷慨赋诗,一首《就义诗》让每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记住了他。

自己得向他学习一个,也要为难一下后世的中小学生。

想到这里,他小心翼翼地从虞凌凌身边爬了起来,轻手轻脚地回到了自己的舱房,打开电灯,奋笔疾书……

第二天上午,岳阳火车站站台。

“阿筝,外甥,你们放心,我们很快就能在上海碰头了。”

李沣毕竟还是个孩纸,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还是第一次坐火车,兴高采烈地告别道:“表舅,表舅妈,那我们上海再见。”

说着他兴冲冲地跳上了火车。

“三哥,凌凌。你们两个……”倪贞筝欲言又止,脸上挂着关怀和担心的神色。

倪大野轻轻地一本册子塞进了她的衣袋,又轻轻地抱了抱她,再轻轻地在她耳边说道:“阿筝,如果我去不了上海,这些诗歌就帮我发表了吧……”

“呜呜呜!”

尖利的汽笛声盖住了倪大野后半句话,也让倪贞筝不得不急匆匆地踏上了旅程。

“况且况且……”

火车渐渐启动,倪家四小姐隔着车窗和自己的三哥和“三嫂”挥手告别。

等她坐定下来,不由得想起了倪大野交代的最后一句话,芳心就是一紧,不由得拿出了那本小册子,打开一看……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猩红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笔直的倒影……”

“诗名《回答》,正是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者们做出的铿锵‘回答’。他们的回答就是接过先烈们的旗帜,继续前行。”

“这首诗起笔突兀,开头两句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将‘四一二’革命逆潮总结为两行警句,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使读者刻骨铭心……”

“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控诉的就是那些背叛革命的投机分子。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死无葬身之地,诗中对革命先烈们的同情和尊重溢于言表……”

“《回答》首次发表于1928年6月的《奔流》创刊号上。鲁迅和郁达夫两位先生都亲自为其做了评介。这首诗一经刊登就传遍全国,首两句更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不过《回答》的作者‘崇明岛健次郎’到底是谁,这始终是一个谜团:

一种说法,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同志悲愤于大革命的失败和同志们的牺牲,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这是某一位无名烈士在牺牲前留下的遗作,由他的同志替他投给了《奔流》杂志。

还有一种说法,这首诗的作者是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嬛媱女士,不过她本人矢口否认。

而嬛媱女士的兄长倪大野还在公开场合评价道,这首诗哪是什么‘回答’,分明是败犬的哀鸣。

为了批判他这种犬儒主义的反动言论,鲁迅先生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论败犬与胜犬》……”

——节选自《中学语文教材全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