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多少?2块一斤?(1 / 2)

春江市,每日生鲜的旗舰店里。

已经忙活了将近两个钟头,见店里总算是收拾妥当,杨冬云也算是松了口气。

昨天下午王泥湾那边的大货车到店里的时候,其实时间已经过了4点钟,当然了,杨三计算的也不差,拉菜的那几辆大车确实在4点钟前就已经到了店里,不过老吴那边,因为得了王喜的交代,所以一路上车子都开的不是很快。

再加上杨冬云这家分店距离最远,所以等他们这两辆车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

于是打电话回王泥湾的时候,尽管免不了在嘴里骂两句,说杨三不靠谱,但是杨冬云其实还是挺满意,毕竟两车活鱼,不比那几车蔬菜黄瓜。

卸货的时候,老吴点了根烟站在边上,小腿肚子一直在打摆子,这一路上,他脚底下的油门都是使劲儿地收着力道踩,要不是开了十几年的车子,一般人还真掌握不好这个力度。

“杨经理,住宿的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回头我们自个儿找个地方对付一晚上就成。”

抽了两口烟,见杨冬云一边招呼人卸货,一边忙着问自个儿晚上住宿的事情,老吴连忙摆了摆手说道,来之前他就跟王喜那边说好了,今天晚上不回县里。

见老吴态度坚决,杨冬云也不好说什么,转身就进店里拿了两包烟塞进老吴手里,见他还要推辞,立马就板着脸说道:“吴师傅,咱们也不是外人,收着吧,回头喜子那边的货,肯定还得你跑两趟。”

“工资我是发不了,但是几包烟还是买得起的。”

听他这么一说,老吴这才点了点头,笑着把烟揣进兜里,随即就跟杨冬云聊了几句。

看着杨冬云身后店里忙碌个不停的服务员,有时候老吴心里也不免会感慨,当初跟着王喜一起去王泥湾那边拉鱼的时候,他就觉得王皓将来指不定就是个人物。

只不过老吴自己也没想到,当初一句戏语,竟然会这么快就成了真。所以有时候看到王皓的时候,老吴甚至觉得就跟做梦似的。

要知道这才半年不到的功夫,沣水县那边,加上东洪乡,优鱼库烤鱼店就已经有了四家分店。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在县城里开几家分店的老板大有人在,老吴自己也是大风大浪里闯过来的,自然没少见过。

但是这才一眨眼的功夫,王皓居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市里,而且一次就是四家分店开张,除了烤鱼店,又弄了三家卖菜的店,这搁在老吴看来,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生意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杨冬云笑了笑拍了拍老吴的肩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其实老吴拢共也才见过两次面,一次是上次在县城,王皓带杨冬云去王喜那边认门的时候,再加上这次。

不过杨冬云也明白王喜跟王皓的关系,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老吴自然算是自己人。

“你先忙吧,回头有事情你招呼我!”

聊了一阵,等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知道杨冬云现在忙,老吴也不好多耽误。

而等老吴转身离开,杨冬云立马就招呼店里的服务员忙活起来,这一忙就是到了晚上将近10点钟。

第二天一早,因为并不是工作日,所以街头已然没了往日那种上班族神色匆匆,挤在马路对面的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情形。

不过隔壁的包子铺里依然一片忙碌,包子铺的老板是一对年纪同样不大的年轻夫妇,男人叫刘阳,个子不高,瘦长的体型略显得有些单薄,女人叫什么杨冬云不是很清楚,只是平时听店里的常客都喊她陈姐,人长得五大三粗,嗓门也很大。

这段时间杨冬云一直在店里忙活,有时候早上出门太早,就在包子铺里吃个早餐对付一顿,一来二去也就混了个脸熟。

这会儿店里的生意还没有到点,看到杨冬云站在店门口,刘阳正好出来倒垃圾,于是递了根烟过去笑着跟他打了个招呼。

“老杨,瞧着这架势,你们今天这是要开张了吧?”

接了烟,杨冬云点了点头。

“嗯,是今天开张。”

“那你可有的忙了,我看你这个店装修了快小一个月了,估摸着也是该开张了,不过你们这里专门开个店卖菜,生意能好吗?前面拐角就是菜市场,怎么不去那边弄个铺子?”

其实在刘阳看来,卖菜自然要去菜市场,专门开个店面卖菜的可不多见,再说了,杨冬云的这个菜铺子面积可不小。

他这间包子铺是一间两层,隔壁杨冬云的店面可是实打实的三间两层,面积是他这里的整整三倍,别的不说,光是这个房租可就得不少钱,刘阳其实还没闹明白,杨冬云的店根本就不是租的。

不过开这么大的店面卖菜,刘阳确实没明白这生意是怎么做的,尤其是盯着杨冬云身后那块牌子,心里更是一直犯嘀咕。

每日生鲜?

不就是个卖菜的店么,取这么一个名字。

其实在取名这件事情上面,王皓一直觉得自己确实缺少了一点天赋,当初烤鱼店开张的时候,硬是等到开张的前两天才定下来点名叫优鱼库。

这一次生鲜超市开张,他也是想破了脑袋,这才想出来一个每日生鲜的名字,好在李东来跟杨冬云他们几个都觉着这个名字还行,所以没费多少功夫就定了下来。

店门口,听到刘阳的话,杨冬云深吸了口气,脑子里想了想也不知道怎么答复,只好笑了笑道:

“行不行试试再说吧。”

其实对于自己能够管理一家将近七八十平的店面的事情,杨冬云心里一直都有些忐忑,当然,这种忐忑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出人头地的冲动。

以往在东洪那边,他跟杨林霞夫妻俩起早摸黑开菜铺卖菜的时候,安逸确实安逸,每个月六七百块钱的收入,对于养家活口来说是完全足够的,不仅仅足够,还略有结余。

只是当这种安逸,随着身边的人渐渐发迹,尤其是跟王皓形成强烈的对比时,杨冬云心里难免会冒出一种不能再小心翼翼地只求生存,而不想致富的想法。

这也是当初王皓提议来市里的时候,杨冬云几乎连考虑都没考虑就一口答应下来的原因。

当然,刘阳的问题,其实杨冬云自己心里也考虑过很多次。毕竟他自己以前就是开菜铺卖菜的,在他看来,卖菜就是卖菜,根本就没有什么花头。

对于王皓坚持要搞什么生鲜超市做品牌的想法,杨冬云也很费解,卖菜的也能做品牌?这不是闹着玩么。

店门口,见刘阳跟他招呼了一声随即就扭头进了店里招呼过来买早餐的客人,杨冬云抬头朝街面上渐渐多起来的人流瞅了瞅,猛吸了口烟,随即就把烟头扔到地上踩了踩,这才转身回了店里。

店里,几个忙完手里活儿的服务员见他进来,立即起身对视了一眼,随即就说道:

“杨总,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闻言,杨冬云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距离上午8点钟还有将近5分钟。

“不急,再等一会儿,对了,你给杨波那边打个电话问问他那里情况。”这一次三家每日生鲜同时开张,按照李东来的说法,虽然三家分店搞不起什么大阵仗,但是说好了是一起开业,那就坚决要做到时间一致。

一开始杨冬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时间掐得这么死,但是真到了要开张的时候,他也觉得李东来坚持要这么做,无非就是图个吉利。

身后,几个服务员闻言,其中一个立即回了里屋去打电话,很快打完电话出来,立即就朝众人比了一个手势。

店里,杨冬云深吸了口气,眼睛几乎是盯着手腕上杨林霞刚刚给他买的那块石英表一动不动,心里更是默数着数字。

一直等到时针正好转到8点钟上面,这才一声令下,说了句“点爆竹吧!”

店门口,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另外两个服务员立即打火点燃了门口的炮仗,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立即就响了起来。

90年代别说是春江这种十八线小城市,就是沿海的江浙沪这种地方都还没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说法,所以每逢新店开张,或者婚丧喜事,各家各户都要炸个满堂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