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潇潇,吴娘暮雨(1 / 2)

莫若凌霄 月关 5875 字 2022-12-15

江南山水,如诗,如画。

唐治赶到姑苏城外的时候,天正阴着,有细雨濛濛。

山与水,路与桥,白墙与黛瓦,都似蒙上了一层天青色的滤境,如一幅水墨丹青,透着朦胧之美。

姑苏刺史郑知卿率当地官员亲赴码头相迎。

这一地刺史之下,佐官有别驾一人,长史一人,司马一人,录事参军两人,录事两人,此外还有司功、司仓等七曹参军,又有市令、市丞、文学、医学博士等官员。

而州府治下本来还有县级官佐,不过,州府已经出面,却是不需要县衙官吏出动了。

这个时代的州刺史包括他的佐贰官别驾、长史、司马等人,其实没有太多的公务,很是悠闲。

他们主要把握当地政经的大政方针即可,判官才是各部门的事务主官,七曹参军才是具体实务的施行者。

所以,做一任地方主官,只要在他治下不出什么大纰漏,很容易积攒资历,为继续高升攒下资本。

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迎来送往、结交人脉。

因此,他们迎接唐治的仪式,既显隆重热情,又没有过多的繁琐,让人生不起不胜其烦的感觉。

同他们的第一次接触,唐治还是感到非常舒服的。

唐治的亲军驻扎在城外,姑苏城里,没有偌大的军营,可以驻扎一支上千人的军队。

唐治和小高公公只带了不到一百人的亲军,随郑刺史入城。

接风宴后,唐治便被安置到了潘府的木兰堂。

木兰堂是潘府扩建出来一处平原型郡斋。

江南园林,分山岳型和平原型。

山岳型多依山傍水,顺山势而下,亭阁错落,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

平原型园林,则多在城中,朱户深深,幽静雅致。

潘家大娘子杜云烟,带了潘真人的两位侧室,叶红苏和侍飞飞迎候在木兰堂前。

三位妇人都在二十六七到三十上下,俱都穿着齐胸襦裙,微露晶莹一痕,显得既端庄又大方。

她们还挽了披帛,披锦在细雨微风中轻轻拂动,轻盈欲仙。

郑刺史讶然道:“怎么劳动三位夫人出迎啊,潘真人呢?”

杜大娘子向他微微福礼,答道:“我家老爷正在闭关斟悟天道玄机,不能中途打断,未到出迎天使与太守,还祈恕罪。”

杜大娘子虽然说的官话,还是带着些吴侬软语的味道,偶尔带出些江南乡音来,声音便更显柔和。

说话的当口儿,她的一双妙目,便投注到了唐治身上。

这一看,杜云烟心中便有些踌躇。

太年轻了!

杜云烟打听到这位天使乃当朝御史中丞,而且还有郡王的爵位。

不过,她并不清楚唐治的年纪,在她想来,这位汝阳郡王至少也该有四旬上下才对。

否则,怎么可能成为御史中丞,怎么可能身兼采风、观察、巡按三使巡弋江南?

女帝已近八旬,她的孙儿辈,四十上下的年纪也不稀奇。

如今见唐治如此年轻,杜云烟便有些担心,这么年轻一位郡王,恐怕毫无智慧谋略,他能救我夫君、解我危难么?

唐治扫了一眼,面前三位潘府夫人,俱是江南风情的妇人,貌相柔美、凤眼妩媚,气度风华,非比寻常。

郑刺史恍然道:“原来如此。”

他便转向唐治,笑道:“大王、高公公,你们有所不知,我姑苏馆驿,前年逢了一场大水,之后便有糟朽之处,一时也没尽数修缮。

这处木兰堂,却是我姑苏潘真人去年才修建的,富丽堂皇,便被下官借了来,暂充大王的馆驿。”

唐治颔首道:“太守有心了。”

郑刺史又道:“这木兰堂的主人潘真人,乃是一位有道之士,在整个江南,都已享誉多年。于趋吉避凶之学、占卜未来之术上极有造诣。可惜他在闭关中,否则大王倒可以见识一下他的玄术本领。”M.XζéwéN.℃ōΜ

呵,玄术。

唐治不以为然,他来到这世间,起点算是极高的了,了不起的江湖人物,倒是见过的。但是神鬼之术那一套,却没见过。

在他心中,已经立即把这位潘真人,看成了神棍。

不过,从这木兰堂的气派,和潘真人三位夫人的气度来看,这郑太守没有过誉,此人在江南一定很混得开。

这种人物,哪朝哪代都有,就是在唐治原本的年代,也不乏这种极富盛名的神棍,与之往来者,非富即贵,皆人中龙凤。

唐治此来江南,又不是打击封建迷信的。所以也不多言,含笑向杜云烟道了谢。

接风宴后,属官从官便已告辞,郑太守将唐治和小高公公送到这木兰堂,入内之后,一起吃了杯茶,便即起身告辞。

杜云烟和叶红苏、侍飞飞三位妇人,便也一起起身,告退离去。

院中,岳小洛和罗克敌正在集合潘家派来的侍婢奴仆,叫杜云烟尽数领走,不留一人。

而这内宅的侍婢仆从,尽是十五六岁的妙龄少女,穿着淡青衣裳,眉眼个个俊秀。

眼见唐治一个不留,木兰堂内外,全都换了他的侍卫,按刀警戒。

杜云烟方才心中一动,这位郡王年纪虽轻,却不是个轻易能为外物所动的角色。

看来,自己不应因他年轻便看轻了他,救出丈夫的事,说不定真可以着落在他身上。

……

这木兰堂优雅安静,景致极富水乡特色,固然是如诗如画。

但是唐治倒也不是个没见识的,更何况,虽是雨如细丝,终究有雨。

所以送走了郑太守和三位潘夫人,他便吩咐人备了热汤沐浴,换了轻袍歇息。

这一路乘船,倒也不算十分辛苦,但是双脚总不沾陆地,乏意还是有的。

唐治换了轻袍,往榻上一躺,一时还没有睡意,便枕着双臂,思量此来如何打开局面。

“杀良冒功案”,肯定是他此来重点查办的案件。

有许诺和郑一嘉两位姑娘,可以从她们招出的线索,细细地查起。

这件事,徐伯夷和南容女王可以派上大用场,但他二人久在北方活动,对这里也是人生地不熟。

而且此间普通百姓很多都不懂官话,纯粹的吴侬软语,恐怕徐伯夷和南荣女王听了也要抓瞎。

“最好能说服玉腰奴,让她供出收留、养育她长大的人来。

当年出事时,她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记得的事情、知道的内幕能有多少?

而收留她的人,知道的必然更多,若是玉腰奴肯招出此人来,也许,便打开了局面。只是这女人戒心太重……”

院落里,罗克敌按刀巡视,细雨打湿了衣衫,他却浑不在意。

几圈下来,木兰堂的道路、亭阁的位置等已经了然于胸。

朝廷提调入京的六十七名人证,竟然俱在一场大火中被灭口。

罗克敌可是不敢有丝毫大意,自从出了洛邑,他对每晚的戒备哨卡,便极为重视,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如今已经到了江南,唐治是因何而来,该知道的都已知道了,难说他们不会伺机下手,务必得小心才是。

这时忽见前方有几名明哨聚在了一起,还有声音传来。

罗克敌心中一紧,立即快步赶了过去。

“潘夫人?”

灯下,罗克敌一眼便认出,站在月亮门下的,正是白日里迎大王入木兰堂的杜云烟。

杜云烟撑着一柄小伞,一见罗克敌,认得是唐治身边近卫,不禁喜出望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