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一月时间,毫无进展(1 / 2)

一月时间转瞬即逝。

春风拂晓,树木抽出了新芽,回春了。

匠作坊,火器制造区域。

工匠们任然忙碌着,乒乒乓乓打铁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干活还是那么努力,但是从工匠们的神色可以看出,都是不太好的。

‘呲呲~’

‘呲呲~’

白雾弥漫,通红的钢铁将清水烧的也滚烫了起来,不多时几块略微黝黑的锻钢出现,被放在桌上。

一个老头上前,一手便抓起一块,放手里端详。

不多时,朝着边上的一个少年摇了摇头。

随着他着摇头,边上围着的工匠都丧气的一叹,呜呼哀哉声连成一片。

朱梓也是跟着一叹,脸上也迷茫了不少。

这都一个月整的过去了。

大理段氏那一万两银子到了;

工匠们的房屋也差不多建好,并且在拆其他破烂屋子再继续建了;

肥皂制作新的场地也扩出来了,上面工棚也搭建好;

由于朱元璋赏赐了那些大臣们一人一块,再加上宫里朱元璋跟那些嫔妃自己都在用,关于肥皂的消息应天府也传遍了;

可以说一切都步入正轨了。

但是,就自己这里没有进展,一直卡在锻钢这里,到现在出来了这么多的锻钢,然而没一个能合格的。

不止于此,朱梓也是知道外部有人对着是有意见了的。

兵部尚书赵本去,以及户部尚书徐辉。

这两人也不是暗地的意见了,而是提到明面来,已经在朝会上向朱元璋上书了的。

虽然不是弹劾,毕竟自己之前的火药不是假的,但是也联合上书,让自己不要再继续了。

朱元璋也难做。

朱梓也能理解。

兵部赵本去,是因为自己一直在研究火器,导致这都一个月了没有生产火器了。

虽然大明各部其实也都有其他制作火器的地方,但是也都是各自供应,没有精力能供应火器给那北平的十万大军。

也不是说给十万大军满配,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两万是要有的。

而两万,生产起来可是要不少时间。

现在自己这停工研制火器一直没成功,谁知道后面还要多久,他身为兵部尚书管军事这一块,不能不管。

至于户部尚书徐辉就更加好说了,因为人家是管理财政的。

本来就是赤字了,勒紧裤腰带紧巴巴的过日子,现在还要支出一笔不菲的钱财供朱梓研究火器,哪住。

关键是整个朝廷又都不是不知道,朱梓这连续一个月了,还一直停留在锻钢,锻钢材料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还锻不出合适的。

他们也不在乎朱梓到底需要怎么样的钢,但是,在一切都是最严格的情况下还不行,那他们决定就没有必要了。

所以户部徐辉也不愿意了。

谁知道还要多久,要是国库充盈,他倒是不在意这么多。

但现在不行。

朱梓甩去脑袋里一通思绪,看向张铁匠,问道:

“这一次的比之前面如何?”

“若是说比起当初第一次,那是好了不少,但是如今各工序经过我的改善已经是最好的了,最近这三次出来的锻钢,其实品质都差不多。”

张老铁匠回答道。

朱梓点了点头。

已经是说,如今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朱梓并不放弃,因为既然钢能煅出来,而且如今能比第一次好上很多,那自然是可以再继续精进的。

可是……问题出在哪里呢?

恍然间,朱梓开始绞尽脑汁思考起以前的记忆,同时脑海里闪过这段时间来工匠们锻钢的每一个步骤。

就这样,朱梓驻足了很久。

而那些工匠们也这么静静的站着,防止打扰到朱梓。

这边赵一手里拿着个锤子,因为他年轻体壮,所以自然负责打铁。本来打铁挥舞的很累了,现在又站了这么久,他也有点扛不住,便将手中的锤子轻轻放在桌上。

但就是这一下,却是给了朱梓灵感。

看着出现在视线中的锤子,朱梓脑海里想起了一个可能。

当即抬头,对着张铁匠问道:

“百炼成钢,你们打铁是敲打多少下?”婷阅小说网

听到朱梓这话,张铁匠自然以为朱梓是在说以为捶打的原因,立马摇了摇头,并且解释了起来。

“殿下,锻钢主要的就是在这个锻,也就是捶打,所以我们捶打已经是做到最好了。”

“每一下都是用尽了全力,几个人轮番来,现在已经是极限了。”

“正如你所说,锻钢主要就是在这个捶打。或许,是因为你们这力量不够,是到达人力捶打的极限了。”

张铁匠话毕,朱梓也立马开口回答。

张铁匠眉头一皱,随即也散开,他明白了朱梓的意思。

是说,他们人力已经不够了,人力已经做到了极限,想让钢的品质继续提升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明白朱梓的意思,但这位老铁匠还是疑惑。

毕竟打铁从来就是靠人来捶打的,不然他们为什么叫铁匠,而且不用人来,那用什么来?

朱梓没有在理他,而是在脑海里构思了起来,最终也确定了这个方法。

想好这些,朱梓重重的吐了一口气。

因为这是唯一的办法了,要是还不行,那………他也准备放弃了。

当即将自己的设想说与了所有人。

张铁匠听罢,开始细细的琢磨了起来,随即点了点头。

“虽然从未想过也未有人试过,但可以试试,或许有成效。”

听到他这话,朱梓点了点头。

有这个‘或许’,便足以。

怕就怕在根本不是这个原因。

当然,就算他说不行,朱梓也要做,毕竟总比继续在这干等着、或继续无意义的浪费材料好。

随着朱梓一声令下,所有人行动了起来。

在工棚外空地上清出了一块空地,两根相距两米的木柱立了起来,每一根木柱足足有一个成年人合抱粗。

挖了两个深深的坑,将木柱放进,再用办法将其死死固定住,保证木柱不会倒,随后又在两个等高的柱子上固定了一个大柱子。

整体看起来其实就像一个门框一样,只是这门框有点大,并且用料有点夸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